首页 >> 学习中心 >> 控制效果评估

承接产业转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承接产业转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10608

  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是近几年来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目前,随着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旅游餐饮、文化传媒、信息咨询等产业的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不仅延伸到一个广阔的领域,而且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必须扩展和理清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思路,才能进一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已经发生的产业转移有如下五种类型:一是淘汰型转移。生产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企业就需要进行更新改造,异地迁移是不可避免的选择。淘汰型转移与区域产业发展阶段紧密相关,主导产业的变更、产业自身技术进步和产业间升级都会导致淘汰型产业转移的发生。二是产能型转移。是指产业受制于当地的生产要素供给、产业规制或产业周期等瓶颈制约而被动寻找满足其生产条件的空间替代。产能型转移一般具有对资源、能源等要素和产业生态环境的高度依赖性,一旦其中某个条件发生剧变,产业就会发生整体性移出。三是扩张型转移。更多是受到追求新市场和扩大市场力量的驱动。扩张型转移更多表现为由制造、装配环节向研发设计、市场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的渐进式移动,这种转移是以区域之间存在梯度性技术差距为前提的。四是配套型转移。与社会分工和上下游产业紧密联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通过直接投资或外包订单等方式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更适合的地区,将不同零部件分散到最优地区组织生产,以此形成产品需求和供给的世界或区域性配套体系,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五是延伸型转移。主要存在于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内的产业转移。这种转移兼具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外延拓展和内涵适应性调整的双重特点,通过与目的地基础设施、服务环境条件等因素的横向融合,促进更大规模和更具活力的生产性网络的形成。

 

  由于上述五种类型的出发点和动力机制不同,对应的转移途径和适用的产业形式必然存在着较大差别。为此,建议在承接产业转移中针对不同的产业转移类型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避免承接的产业过度集中于低端产业和产业链的低附加值环节。国外和东部地区一些产业转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无法承继,被迫寻找更符合其生产条件的空间替代。这些产业类型多属传统的加工贸易和一般商品制造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和商品链中的低端。因而,简单地依靠资源等优势对消耗型产业的过度承接,不但无法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而且还可能陷入“增长中的贫困”这一低水平的经济循环。

 

  避免承接产业转移中过度依赖资源的开发。来自国外和东部的产业转移,多是以西部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为导向,有的地方往往投其所好,大打“资源牌”。随着外资西进和内资西移的加速,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存度会愈加突出。过度透支资源承载力的结果是,一旦要素价格巨幅波动、资源或能源衰竭以及替代品大规模出现,后果将不堪设想。

 

  避免对高消耗和高污染产业的错误承接。面对激烈的竞争,一些地方被迫承接了高消耗、高耗能和高污染产业,虽然带来了GDP数字上一时的增长,但对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整个地区的产业发展环境不可避免地带来危害。如果不能有效阻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进入,承接产业转移就可能带来不良后果。

 

避免 “重投资、轻技术”和“重招商、轻嫁接”的承接倾向。不少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往往更关注产业和项目引进的投资金额和产出能力,对其采用的技术设备状况和技术水平考量较少。此外,承接产业转移中,那种压低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忽视承接产业与已有产业间的嫁接和融合等,其结果不仅不能形成对关联产业的技术与价值溢出效应,反而会造成承接产业对产业结构明显的挤出效应。

 

 

作者:郭元晞 牛文涛

文章来源:《四川日报》

 

国际内部控制协会ICI中国总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中心A座1039室
官方网站:www.neikong.com 联系电话:010-68004176、68004186 传真:010-68004186   E-mail:cert@neikong.com